中航大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承办老龄化飞机与通用航空持续适航性学术研讨会
2023年1月9日,由中国民航大学科技处主办,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和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老龄化飞机与通用航空持续适航性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中国民航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副主任闫国华教授致会议开幕词。本次学术会议旨在深度开发工程技术训练中心国王350飞机,保障通航飞行器运行安全,提高机务维修队伍的业务能力水平。本次会议由工训中心主任助理王浩副教授主持,采用线上方式进行,邀请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单位的60多位代表参加。
当天上午,闫国华教授在致辞中提出,近年来以5G、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民航领域的快速推广应用,航空制造和维修业都进入了改革创新升级的新阶段,国内通航机队老龄化趋势凸显,飞行安全压力不断加大。希望本次会议能为国内通航发展建言献策,为推动老龄化飞机持续适航和航空维修新技术的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贡献智慧力量。
王浩副教授以“基于可解释神经网络的飞机蒙皮缺陷识别方法”为题,介绍了依托中国民航大学机场运行支持技术研究型创新团队的研究课题和阶段性成果,针对民用航空器人工绕机巡检作业中的痛点和难点,通过自建飞机蒙皮缺陷损伤数据集和设计可解释神经网络模型,开展自动高效飞机蒙皮损伤缺陷识别的研究工作。
天津杰普逊国际飞行学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高名扬部长,分析通航老龄化飞机适航保持的特点和难点,探讨了《航空器投入运行和年度适航状态检查》(AC-121-FS-052R2)等相关适航规章,针对持续适航与安全改进相关要求并介绍了损伤容限的概念,展望了围绕国王350飞机持续适航方面的科研实验思路。
工训中心电气教研室的冯帅老师针对通航飞机电气线路老龄化问题开展研究,针对老化电子电气线路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等特点,从理论分析和实物案例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建立飞机系统电子电气线路全寿命清单的思路建议。飞机教研室的吴庆辉老师针对通航飞机结构件检查区域及周期探讨,提出为保证结构安全性和维修经济性,检修周期的确定必须进行部件级试验并结合有限元分析,同时,为及时监控机队的疲劳损伤情况,需要对同一机型中飞行次数最多的飞机进行抽样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构动态修订检查大纲。
春秋航空技术发展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景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程跃、航鸽信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等,分别围绕航空维修工程管理与控制系统应用案例,以及老龄飞机附件维修经验分享与教学培训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分享。会议自由交流期间,参会通航企业代表和工训中心老师热烈互动交流,纷纷为实践教学和工程研究平台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围绕老龄化飞机持续适航及维修、通航飞机发动机先进维修技术、航线在翼检测和维修技术、维修方案优化及工程管理等等问题展开研讨,联合学术界、产业界共同探索面向未来的通航维修运行新业态,加强交通运输业与航空制造业的沟通交流,必将有力推动通航维修的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